好的,我帮你将文章逐段改写,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生动,且总体字数变化不大:
---
由宋代史学家确庵、耐庵等人共同编纂的《靖康稗史史笺证》,尽管长期以来被许多专家学者有意忽视,却是一部极具珍贵历史价值的史料著作。
这部书的真实性丝毫不逊于官方正史《宋史》和《金史》,在某些具体事件上甚至能够补充和纠正正史的不足。其最为重要的历史依据在于:编者几乎全是亲历那段屈辱历史的当事人,既有北宋人,也有金人,涵盖了靖康事变双方的第一手见证。
书中详细记载了北宋靖康之耻的全过程,尤其是《开封府状》、《南征录汇》、《青宫译语》、《呻吟语》、《宋俘记》五种笔记,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北宋都城被攻陷、宫廷宗室妇女被明码标价买卖的残酷现实。
这类细节,在后世任何一部史书中都难以见到。那段被“耻辱”二字深刻刻画的痛苦往事,仿佛就在翻开此书时,缓缓浮现于我们眼前,令人心碎。
展开剩余92%---
公元1128年8月,金国上京城内的街道两旁挤满了人群,水泄不通。那一天,是金军士兵押解战利品凯旋归朝的日子。
这些士兵将先去金太祖庙,为他们的祖先献上特有的“牵羊礼”。
这是北方民族独有的一种祭祀仪式,名义上称为“礼”,实则是一种极具侮辱性质的羞辱仪式。
所谓“牵羊礼”,是金人专门针对敌国俘虏设计的降服仪式。金军会将战俘剥得一丝不挂,只给他们披上一张风干的羊皮,然后用锁链将他们的四肢和脖子套住,像牵羊羔一样,拉着他们在庙内外游行示众,向金国祖先行“敬礼”,任凭众人嘲笑和羞辱。
简而言之,就是将人如牲畜般折辱。这种仪式象征着“强者为王,弱者为寇”,赤裸裸展现了强权欺凌的残酷现实。
“牵羊礼”的完成,也意味着这些俘虏将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而此次“牵羊礼”的对象,竟是北宋的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诸多皇室宗亲和朝堂权臣。
其中,宋钦宗的皇后朱琏,无法忍受如此屈辱,当场撞头自尽,英勇殉节。此举震动金国上下,金太宗感其忠贞,追封其为“靖康郡贞节夫人”。
古语有云“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然而连朱琏皇后这般高贵的女性都难以忍受的“牵羊礼”,北宋的皇帝和权臣们却甘心就范,气节远不及“一介女流”。
金太宗赐给徽钦二帝的封号分别是“昏德公”和“重昏侯”,虽名义上兑现了谈判中的封侯承诺,实则满含讥讽,嘲笑他们愚昧无能。
而徽钦二帝却毫无怨言,反而欣喜若狂,跪拜谢恩,丧失了昔日九五至尊的尊严。
---
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分东西两路猛攻汴京,势如破竹。数月间,金军逼近城下,兵力寡弱的北宋军队被重重包围。
金军仅数万,而北宋军队则多达二十万,却仍困守城内。皇帝宋钦宗无力抵抗,甚至丧失了反抗的勇气。
见皇帝忧心忡忡,当时有名将蒋宣挺身上奏,誓以国家社稷为重,请求率领死士突围,护送皇室成员逃出汴梁,之后再图大业。
然而他并不知道,宋钦宗的心思根本不在天下苍生,他只顾自己的生死安危。
恰逢此时,金国使者前来请宋钦宗亲自赴金营议和,听闻此事,宋钦宗的突围念头瞬间消散。
他根本不愿冒险,宁愿赴死,也不愿舍弃这条可能的活路。
宋钦宗不仅无视蒋宣的忠心,还以“逼宫劫驾”罪名将其斩首示众。
随后,宋钦宗带着几位奸臣亲赴金营谈判,这已非第一次的议和了。
---
公元1126年1月19日,金军第一次南下直扑汴梁,时任皇帝为宋徽宗,正是宋钦宗的父亲。
父子俩在昏庸无能上不相上下,面对危机,宋徽宗的首要想法竟是逃避,而非集结军力抵御敌军。
于是,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极为荒诞的一幕在北宋都城汴梁宫廷上演。
宋徽宗打算将皇位禅让给太子赵桓,然而太子在朝堂上跪地痛哭,死死不肯继位。
这幕若被金人看到,恐怕会误以为北宋太子是在以退为进,可事实是父子两人皆贪生怕死,不愿直面金军的威胁。
父亲想逃避,把责任推给儿子,儿子也不愿接手,想让父亲顶锅。
朝臣们看着这场皇室的闹剧,有少数满脸羞愧和愤懑,但更多人则表现出习以为常的麻木。
赵桓最终因情绪失控,竟在朝堂上哭晕过去。见此情景,宋徽宗与宰相蔡攸互相使眼色,非但未让太医施救,反而趁太子昏迷,将他硬生生披上龙袍,强行推上龙椅。
就这样,赵桓继位,史称宋钦宗。
改元“靖康”,出自《诗经》和《尚书》中“日靖四方”、“永康兆民”的句子,寓意宏大,然而结局却极为悲惨。
---
赵桓醒来时,宋徽宗已带着亲信借“祈福”名义逃往镇江府躲避战乱。
他一面斥责父亲的卑劣行径,一面无奈接受现实。
继位后,宋钦宗首要行动便是与金国谈判。
那次谈判中,金国提出严苛条件:
一是宋廷需向金国进贡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牛马万匹、绢帛百万匹;
二是割让中原大片土地;
三是派遣亲王和宰相各一人作为人质进入金国。
这般漫天要价,甚至要求割让金军无法攻下的中原重地,且企图将皇室成员做人质,简直无理至极。
然而宋钦宗竟一口答应。
名将李纲劝谏三思,反被奸臣张邦昌、李邦彦等人诬陷“居心叵测”。
最终,李纲被贬出京,宋廷双手奉上金银牛马和土地人质。
此时,北宋最后的战神种师道仍奋战前线,闻知朝廷种种丧权辱国的举动,怒愤至极,竟气死战场,预示北宋国运已至终点。
---
靖康元年(1126年)2月11日,宋金两国签署停战协议,金军带着战利品满意撤退。
这场以和平名义签下的协议,实则成为北宋灭亡的开端。
君臣们以为有了停战协议便能迎来安稳,结果迅速松懈。
而镇江的宋徽宗得知金军撤退,便急忙带人重返皇宫,心中盘算着复权之计。
正当朝廷内忧外患未解之时,金军再度来袭。
宋廷用尊严换来的暂时平静,仅仅维持了十个月。
---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初一(公元1126年12月16日),金军东路军统帅完颜宗望站在银装素裹的开封城墙外,激动异常。
这是他第二次站在这座被誉为“最繁华大都市”的城墙下。
十个月前他曾包围开封,但当时的北宋尚有李纲、种师道等难缠的主战派将领。
如今,李纲已被贬,种师道也早已去世,主战官员悉数失势。
在完颜宗望眼中,东京汴梁已是一扇虚掩的空门。
终于,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公元1127年1月9日),汴梁宣化门告破,开封城陷落。
这一刻,标志着这座百年繁华的都城命运已定,成为一座等待死亡的孤城。
---
金军再次派使者邀请宋钦宗议和,宋钦宗带着数位亲信进入金营。
金军统帅却不予理会,只派人索要降书,且降书必须按照金人指定格式撰写。
宋钦宗和大臣们多次修改,才使金人满意。
降书中,北宋国君极尽奴颜婢膝,向金国俯首称臣,恳求归降。
金人随即提出新一轮巨额赔款: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绢帛一千万匹。
多年征战已耗尽北宋经济,哪怕按照最盛时期计算,这赔款亦需耗尽北宋数十年财力。
“羊毛出在羊身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活人怎能被钱绊倒?
宋钦宗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却横行霸道。
资金不够,他下令无论王公贵族、内侍、帝姬、大臣,甚至普通百姓,均须交出金银财物。
由于赔款数额巨大,中央筹集进度缓慢,宋钦宗还颁布诏书,明言金人不烧杀抢掠已属恩赐,要求全城百姓主动上缴金银,尤其是金银铺子,皇后所有财物亦不得私藏。
整个开封府动员搜缴,迅速将民脂民膏上缴给金军。
---
此外,金军赔款中还有一项令人发指的条款:
需将帝姬两人、宗姬、族姬各四人,宫女二千五百人,女乐一千五百人,以及各类工艺人员三千人送至金营。
若赔款不足,还可用皇女宗女抵债。
《靖康稗史》中的《开封府状》详细记载了女子被抵押折价的情形:
妃嫔八十三人,王妃二十四人,帝姬公主二十二人,以人准金千锭,得金十三万四千锭;
内帝妃五人,嫔御九十八人,王妾二十八人,宗姬五十二人,御女七十八人,近支宗姬一百九十五人,人准金五百锭,得金二十二万五千五百锭;
族姬一千二百四十一人,人准金二百锭,得金二十四万八千二百锭;宫女四百七十九人,采女六百零四人,宗妇二千零九十一人,人准银五百锭,得银一百五十八万七千锭……
被抵押的女子总数竟达11,635人。
即便皇室尚存,公主仍被当作奴隶,惨遭军营强暴致死(如茂德帝姬赵福金),赵宋皇族的威严和尊严荡然无存。
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绝无仅有的耻辱。
以妻女抵债、以妇女之身承受赵氏皇族的灾难,堪称靖康之耻第二耻。
---
至公元1128年,北宋已然覆灭,但其最后两位皇帝仍被金人囚禁,勉强活着。
8月,金军押解宋廷战利品北返避暑,其中包括北宋皇室宗亲五千余人,以及九千余名文武官员、家眷、工匠和技师。这还不包括金军在破城后的烧杀掠夺和强制北迁的百姓。
抵达金国后,这些人男女被剥光衣物,只披一张羊皮,用锁链锁颈,在太庙内接受“牵羊礼”的羞辱。
此后,金太宗赐予宋徽宗“昏德公”,宋钦宗“重昏侯”的封号。
父子二人在金国苟延残喘几十年,终在异乡离世。
这般皇族,置江山社稷于不顾,令黎民百姓陷入水深火热,既不能镇守三军抗敌,也不守贞节留名青史。
这便是靖康之耻第三耻。
---
改写完成,你看这样细节丰富且
发布于:天津市线上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