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之中,有很多成功的品牌,或许这些品牌的成功之路不尽相同,但是无论怎样排除,市场上都有一种品牌是无法被“成功”所忽视的——那些成为了品类或者行业代称的品牌,即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淡出时代——他们曾经的辉煌也足以让人津津乐道。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喝可乐的人——在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关于“可乐”你的第一反应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还是别的什么可乐饮料呢?——如果你认为我所说的“可乐”就是可口可乐的话,那么我想我们的认知是相同的。对于碳酸饮料而言,我以及我身边的人都会默认“可乐”指的就是可口可乐,而是百事可乐等等只是“可乐”这个品类下的产品之一。
有许多市场营销领域的专家撰写过许多书籍来论证可口可乐的“经典地位”与百事可乐的“面向新人类”,但是却并没有多少人把切入点放在“品牌名称代替品类名称”方面。消费者是可以分清楚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这两个品牌的,同时,人们会认为“可口可乐=可乐”而并不会认为“百事可乐=可乐”,这或许就是在市场份额上面可口可乐一直领先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另一个非常有趣的“发展成品类名称”的品牌是“百度”,如今的人们在不愿意回答他人提问的时候已经会很自然地说一句“请自行百度”,在这样的情境之中,“百度”所代替的实际上是“去用网络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的意思。曾经出现于市场上的中文网络搜索引擎肯定不止百度一家,但是当“百度”成为了“搜索引擎”的代名词的时候,其它搜索引擎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与“百度”类似的互联网品牌还有“微博”,在当年,很多门户网站都推出过微博功能,但是如今,当我们再谈“微博”的时候,已经是专指新浪微博了。
品牌发展成为了品类名称,对于品牌拥有者来说总是一件好的事情,不过也并非所有的情况都如上面的两个案例一样。比如“美瞳”,虽然“美瞳”已经发展成为了品类的代名词,但是美瞳这个品牌拥有者强生公司却并没有在彩色隐形眼镜市场当中占据绝对大比例的份额,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要素。
比较上述文字所提到的案例,可以知道对于企业来说,品牌发展成为品类名称总是“利大于弊”的,想做到这一点,肯定是需要品牌的策划、包装与宣传推广等工作的支持,但是前提条件一定是品牌的名称不要有多重含义,特别是不能有可以解读成“谁都可以理解”的含义。比如“可乐”,只是一个音译而并没有其它名词含义可以解读,百度的品牌名称也是如此。
所以,如果我们要通过成功案例的逻辑思考如何打造一个新的品牌的话,那么“将品牌名称向品类名称发展”绝对是一个可以尝试的路径,只是如果真的要这么做的话,一定要把品牌上升到战略的高度,不能够只让企业的市场部门来规划和执行这个事情。
线上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