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各个王朝的兴衰更迭推动着时代车轮不断前进。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里,以农耕为主的汉族文明与北方游牧民族文明不断碰撞交融,最终形成了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不过,这种融合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充满了血与火的残酷斗争,让后世热爱和平的人们回想起来仍不免心生畏惧。
战争总是伴随着巨大的牺牲和破坏,但在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它又往往难以避免。当一个王朝走向腐朽,统治者开始残酷压榨百姓时,其灭亡的命运便已注定。在众多由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中,辽朝和金朝占据着重要地位。辽朝由契丹族建立,共传9位皇帝,国祚218年;金朝则由女真族建立,历经10位君主,享国119年。
公元907年,雄才大略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凭借出色的政治才能成为契丹可汗,正式建立政权,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经过40年的励精图治,辽国国力日益强盛。在辽太宗耶律德光时期,辽军大举南下,一举攻占中原重镇汴京(今开封),并在此登基称帝,正式改国号为大辽。
展开剩余80%然而好景不长,到了辽天祚帝统治时期,朝政日益腐败。这位昏庸的君主对女真族百姓横征暴敛,不断加重赋税徭役,最终激起了女真族的强烈反抗。公元1115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在黑龙江哈尔滨地区称帝,建立大金国,将矛头直指日渐衰落的辽国。
腐朽的辽国显然不是新兴金国的对手。在节节败退之际,北宋朝廷看到了机会,与金国签订海上之盟,约定联合攻辽。但让宋廷始料未及的是,金国在灭辽后立即调转矛头,大举南下攻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百余年后,当金国走向衰亡时,南宋君臣展开了疯狂报复,导致女真人口从鼎盛时期的700万锐减至10万。
公元1126年,金太宗完颜晟派东西两路大军南下攻宋。对刚刚摆脱辽国威胁的北宋来说,金军来势汹汹如恶魔降临。此时的北宋早已腐朽不堪,完全无力抵抗。正如历史学家胡绳在《二千年间》中所描述:金军南下时,沿途险关要隘竟无宋军防守,连金人都感叹宋朝太过无能。
当金兵兵临开封城下时,宋徽宗赵佶惊恐万分。为逃避亡国之君的责任,他匆忙传位给儿子赵桓(宋钦宗),自己则躲在后宫继续享乐。可怜的宋钦宗成了名副其实的背锅侠,即位不久就面临亡国危机。金军攻破开封后,将退位的徽宗和现任的钦宗一并俘虏。
金军在开封大肆劫掠后决定北返,临行时将徽、钦二帝及后妃、公主、大臣、工匠等14000余人全部押往金国。这一事件成为中原王朝的奇耻大辱,史称靖康之变。侥幸逃脱的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商丘)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但面对强大的金国,南宋只能委曲求全,完全丧失了中原王朝的威严。
此后百余年间,金国如日中天。然而就在其鼎盛时期,北方草原上的蒙古族开始崛起。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面对日渐衰弱的金国,这位军事天才首先攻打西夏,以瓦解金夏联盟。金帝完颜永济昏庸无能,坐视西夏向蒙古称臣。
1211年,蒙古正式发动对金战争,在野狐岭大败40万金军。次年再度进攻,包围金国西京大同府。金国被迫献上大量财宝和公主求和。金宣宗继位后,见无力抵抗蒙古,效仿南宋迁都开封。虽然他试图重振国威,但因才能有限且猜忌大臣,终究未能挽回颓势。
四面楚歌之际,金宣宗郁郁而终,传位给金哀宗。这位末代君主试图通过改善与西夏、南宋的关系,并启用名将来延续国祚。当成吉思汗在西征途中病逝时,金国上下都松了一口气。但继位的窝阔台汗第二年就派三路大军伐金。在名将张惠、完颜合达等相继战死后,蒙军直逼汴京。
虽然凭借坚固城墙暂时议和,但金哀宗杀害蒙古使者的举动招致更大规模的进攻。他被迫放弃汴京,一路逃往归德府,最后退守蔡州。蒙古将领史天泽联合南宋将领孟拱、江海合围蔡州。对南宋而言,这正是为靖康之耻报仇的良机。
公元1234年,蒙宋联军攻破蔡州。不愿做亡国之君的金哀宗传位给统帅完颜承麟后自尽,新君也很快战死,金朝灭亡。此后南宋军队对女真人展开疯狂报复,几乎将其灭族。然而历史轮回,数十年后南宋也亡于蒙古。这段历史深刻诠释了:在政权斗争中,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发布于:天津市线上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